第26节(2 / 2)

龙家乐 ai呀呀 2796 字 1个月前

一些家长们寻思着,自家孩子从小在市里长大,去乡村里玩一圈接触自然风光长长见识,看看禾苗稻田怎么长大的也好哇,于是,市里那边人的报团积极性还不错。

王村长赶紧把这消息给传到村里去,“别担心了,别担心了,咱村里的旅游事业要开张了,幸好去年咱们把路修的宽,大巴车能开进来,老学校那边操场你们周末不准给我去晒东西啊,要给人停车用的,两个大巴车呢。”

村长说的老学校指的是村子里以前的小学旧址,沈舟诚小学还在那读过,前几年撤销了一大批乡村小学,他们村的也给撤了,把学生们都赶去镇上中心校读书,然而撤了之后又发现行不通,近几年似乎又说要留乡村小学,一二三年级在村里读,四五六年级才去镇上,然而他们村太穷,学生也少,这村里的小学也就没恢复。

学校的旧址变成了村民们晒谷子的地方。

星期五的傍晚,沈舟诚带着小狐狸去竹林,在它炯炯有神的黑亮狐狸眼下,把山上放养的后宫佳丽鸡们全都迁到更深处的林子里,保证明天来旅游的客人一只都发现不了。

小狐狸守着沈舟诚圈了地方,画了阵法,它整只狐狸这才安心下来。

沈舟诚捏了捏趴在他肩膀上小狐狸软软的前爪,摇了摇小爪子,“这下放心了吧。”

小狐狸满意地在他脸上舔了一下。

沈舟诚被它的小舌头弄得有些痒,抬手揉了揉被它舔过的地方,“不准随便乱舔,蹭了蹭就行了。”

“你说你整天趴我肩膀上,我会不会变成高低肩啊,要不你均匀一点,一三五趴左边,二四六待右边,星期天给你民主自由选择的权利,你想趴哪边都成,怎么样?”

回应给他的是算数一脑懵小白团毫不留情的一巴掌。

请讲狐话!

周六前往清泉村的旅行团八点在市火车站附近集合,大巴车八点十分出发,随车导游蒋鹏拿着名单站在车门口,指引着不断到来的游客上车,“座位是已经排好了的,不要着急也不要抢座位,座位顺序就是你的报名序号,报名早的在前面,大家先了解自己的座位号再上车……”

第30章 村草

导游蒋鹏点清了人数, 大巴车准备出发, 蒋鹏拿着话筒站在车前讲解这次的旅行注意事项, 车上吵吵闹闹的,他按照惯例寒暄说完了后就坐在导游专座上休息。

大巴车上一共三十五名报名游客, 车上以中年妇女为主,还有几个零星老大叔和两对年轻夫妻,带着两三个小孩。

大叔们虽然人少, 但却是个个大嗓门,说起自己上次去哪里哪里旅游的时候又怎么怎么样,全车人都能听清他一个人讲话。

到了十点半, 大巴车还没到地点,已经坐了两个小时车的旅客们开始不耐烦了, “还有多久才到啊?”

车上的小孩子更是坐腻了, 嚷嚷着要下车。

导游只好请人唱了几首歌, 烘托了车上的气氛,缓解大家疲惫不耐的的情绪, 等到了十点四十五的时候, 导游蒋鹏站起来,拿起话筒和车里的人说起了今天中午团餐的事情, “之前交的团费不包含今天中午的团餐, 所以中午大家自行解决, 当然这里也可以预定他们当地的农家菜,十个人一桌,特别丰盛, 保准吃得好……35元的餐费,自愿报名,不强迫,我这边统一了报名人数就打电话让那边开始准备午饭,我们去了菜准备肯定是来不及的……”

套路,又是套路,习惯了经常报团旅游的老阿姨们早已明白了旅行社的套路。

车上开始了窃窃私语声:“35元一个人的餐费,太贵了吧?”

“比我们上次去夏西山还贵五块钱。”

“你吃吗?”

“我自己带了面包,不吃他的。“

……

“出来旅游总得花点钱的,我要去尝尝他们这边的农家菜,我交钱。”怕麻烦的大叔们最积极,对于他们来说,不吃饭哪里顶得了饿,根本不用多考虑。

带小孩子的夫妻也报名,他们总不能饿着孩子。

导游蒋鹏收完了餐费,他们这一车一共是十二个人,周六有两个团,两个大巴车一前一后,另一车报了十八个人,刚好三十个人,三桌菜,他打电话跟清泉村那边联系了,“帮忙准备三十个人份的……”

最开始嚷嚷的那个大叔耳朵尖,“哇,隔壁十八个人,看来他们那车导游比较给力。”

十一点十分,开了三小时的旅游大巴车终于停了,她们到了清泉村附近的嘉安谷,在车上就能看到那一片茂密开放着的花海,许多种类的花儿争相开放,在日光下,谷里的场景显得格外好看。

导游说能在这玩三十分钟,三十分钟后集合,坐了大半天车的人终于可以下来望风,三三两两打着伞,在一众花丛里拍照嬉戏,有些个手巧的,偷偷摘了花编作花环戴在头顶。

快到十二点,太阳越来越大,在小花海里玩了半天后,所有人又累又饿,集合重新上车去吃午饭。

“坐了两三个小时车,就看了这么个东西,有点亏啊,下午还有什么行程?”

“下午还有个荷花。”

“又是花啊?没意思……”

团队吃饭的地方,被安排在清泉村老学校附近,搭了几个复古的小凉棚,还有几十张竹凳摆在凉棚下面,供游客休息,团里的一个大叔拿起那做工精致的小竹凳,忍不住夸起来了,“这凳子做得漂亮。”

这凳子是王飞宇做的,也就是帮沈舟诚看鱼塘的一个小伙子,也不知道他居然还有这种编织天赋,沈舟诚请他帮忙用山上的竹子,带着其他人做了几十个小竹凳。

导游早就听他们说了竹凳的事情,“这竹凳五十块一个,喜欢可以买一个带回去。”

一提到钱的事情,大叔也默不作声了。

“刚刚交了餐费的坐过来来,准备吃饭了……”两个导游拿着名单念刚刚报名的人名字,安排好他们在长桌前坐下。

沈奶奶今天也出来帮忙,她笑眯眯地跟王春燕端了几碗莲子羹出来,一碗一碗给客人们摆好,“今天太阳大,都累了吧,饭菜等会儿才好,先吃碗银耳莲子羹解解渴吧。”

“因为你们是咱村里第一批客人,这碗莲子汤是我孙子送的。”

“谢谢奶奶您啊。”

因为听说是送的,在座的三十来人也没有多在意,等到莲子羹端到面前来,他们才发现眼前这碗莲子羹清新诱人,那碗琥珀色的银耳莲子羹整碗都是料,熬得极其浓稠,软糯黏腻的银耳,清香的莲子之间点缀着鲜红的红枣和桃胶,极其刺激人的食欲。

一勺子先尝一口,一股清甜解渴的甘霖在唇齿间化开,冰凉的汁水甜而不腻,带给人的感受仿佛是大漠中迷途的旅人喝到的第一口甘泉,能化解满身的疲惫,带给人无穷的希望。

咬开软糯的莲子,浓烈的莲香在嘴里绽开,仿佛面前感受到了一股夹着荷香的风吹拂在脸上,再细细品尝一下,那香气却又不见了。

</div>

</div>